三年,70个镇(街),1101位工作队员,江门全域全覆盖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构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N”的组团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取得新成效。
截至2023年,江门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排全省第2,近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0元,增长5.6%,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探索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江门模式”。
夯实农业基础,产业之花绚丽绽放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为此,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以夯实农业基础为重点,积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驻鹤山市鹤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镇目标。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为抓手,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队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在他们的努力下,鹤城镇的农业产业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鹤城镇仔仔种植试验基地
同样,驻恩平市恩城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们通过调研和思考,推动米仓村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工作队引入“乡村CEO”参与村庄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运营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收入。同时,他们还积极整合资源、盘活土地,通过铺位出租、招商引资的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为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帮扶模式,薄弱村焕发新生机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村庄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发展难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创新帮扶模式,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探索村组联营等方式,大力推动“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岭北村古井云吞及面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驻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面对岭北村这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时,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探索村组联营模式、培育特色产业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岭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利用岭北村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岭北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岭北村的集体经济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
驻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则通过探索形成“村企共享”模式,兼顾保障村集体、村民、企业等多方权益。他们积极引导企业与村庄进行结对共建,通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模式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产业集聚发展,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产业集聚发展是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产业集聚发展的理念,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激活村集体的“造血能力”。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直冲村党员讲党课。
驻江海区外海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以直冲村为试点村,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大力支持直冲村探索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强村富民新路径。他们通过狠抓组织建设、建强头雁部队,选优配强村级“头雁”队伍,发挥好头雁的示范效应。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他们的努力下,直冲村成功打造了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村集体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
马冈镇红丰村采摘辣椒场面
马冈镇红丰村
驻开平市马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则依托“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立足马冈鹅优质资源条件打造高质量放牧养鹅基地。他们通过完善党支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推动红丰经济联合社及下辖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红丰村强村富民公司。该公司整合资源、流转土地、筹措资金、拓展市场、打造品牌,成功实现了马冈鹅产业的集聚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水平,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驻开平市塘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围绕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工作要求,以“党建引领、工作提效”为主线,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工作队收集了村史村志、名人故事等资料,发扬塘口镇本土特色文化,以文促旅,发展碉楼文化原生态旅游。同时,他们统筹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塘口镇旅游业创新发展。通过打造“凤朝裡”文创园等多个文旅项目,塘口镇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深挖文化资源外,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积极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等方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改造后的“凤朝裡”文创园实景
驻恩平市恩城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壮大簕菜产业为核心,不断开发簕菜产业系列产品,并激活空心村等闲置资源,探索出一条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发展路径。工作队通过市场化运营思维,建成了以簕菜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综合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品尝美食。同时,他们还开发了簕菜茶等复合类产品,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恩城街道米仓村“乡村CEO”兼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开展招商、运营和管理,带动村民就业60多人。
开平市塘口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他们通过打造“凤朝裡”文创园等文旅项目,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文创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为村民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此外,工作队还积极盘活文旅资源,统筹塘口镇南屏村等地的闲置资源,进行升级改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恩平市恩城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则依托当地的簕菜产业,推动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他们通过市场化运营思维,不断开发簕菜产业系列产品,并建成了以簕菜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综合体。同时,工作队还积极挖掘簕菜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簕菜文化节等活动,提高了簕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簕菜产业的带动下,恩城街道的乡村旅游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农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江门市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深挖文化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未来,江门市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撰文:陈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博牛配资-公司配资炒股-在线股票配资分红-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